人员分配的核心原则是根据居民的SPECIAL七维属性(力量S、观察力P、耐力E、魅力C、智力I、敏捷A、幸运L)与房间功能需求精准匹配。发电站需要高力量属性居民,水处理厂依赖观察力,餐厅要求敏捷,医疗站和实验室需要智力,广播站则优先安排魅力值高的居民。将居民拖拽至房间时,系统会显示属性加成数值,正数表示效率提升,负数则不建议分配。初期可通过服装临时提升属性,但长期解决方案是建立对应的训练设施进行系统性培养。
资源生产效率与居民属性直接相关,例如高力量居民在发电站的产能提升显著,而高观察力居民能缩短水处理厂的产出间隔。当多个同类型房间合并时,需确保居民属性均匀分布以避免短板效应。探险小队成员选择需综合考量耐力(减少伤害)、幸运(增加瓶盖获取)和力量(提升战斗伤害),同时配备足量治疗针和消辐宁。大门防御建议配置高力量、高耐力居民并装备优质武器,死爪入侵时需快速调集高敏捷居民支援以降低伤亡率。
中后期发展需建立完整的训练体系,优先培养探险人员的耐力属性以提升生存能力,其次是敏捷和幸运属性优化战斗与资源获取。生产类居民建议将主属性训练至满值,并通过服装叠加至15点上限。注意满级居民的血量由升级过程中的耐力成长决定,因此重要战斗人员应在低等级时就进行耐力训练。广播站需保持至少两名高魅力居民常驻,既能提升全体居民幸福度,又可提高废土招募效率。
突发事件处理需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,每个生产房间至少配备一名携带武器的居民应对虫害与火灾。电力系统需保留15%冗余产能防止连锁瘫痪,医疗站和科学实验室的库存量应维持在最大值的30%以上。居民调度遵循就近原则,将训练室与对应生产区域相邻建设以减少转移耗时。后期可建立专业化小队分工,如专职探险的17E高血量队伍、全属性满值的完美居民等,但需注意避免人口过快增长导致灾难难度陡升。
存档管理方面建议定期备份高价值居民数据,特别是完成特殊任务获得的传奇角色。人员更替时优先保留高属性后代,通过基因优化逐步提升避难所整体素质。所有决策需以资源平衡为前提,电力缺口会引发连锁崩溃,而食物和水短缺将导致居民辐射中毒。最终目标是建立属性均衡、分工明确的居民体系,使避难所在资源产出、灾害防御和废土探索三个维度实现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