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池选择是影响玩家发展速度与战略布局的核心因素之一。优先考虑资源产出与地理位置的平衡,通常建议选择靠近高等级资源地的城池,尤其是木材、铁矿、石料和粮食产量均衡的区域。初期应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资源类型,否则可能导致后期发展受限。城池周边地块的连通性也需重点关注,便于后续铺路和同盟协作。若出生点附近有三级以上中立城池,可提前规划占领路径,为同盟扩张奠定基础。
士气机制是攻城与防守的关键变量,选择城池时需评估行军距离对士气的影响。远距离行军会导致士气归零,部队战斗力大幅下降,因此建议在目标城池附近提前建造营帐,缩短主力部队行军路径。器械部队由于移动速度较慢,应优先出发,确保与主力同步抵达。若目标城池周边无同盟领地,可通过交易或协作邀请附近玩家协助铺路,避免长距离强行推进造成的资源浪费。
城池等级与同盟实力需匹配,低等级同盟初期应优先攻占三级城池,而非盲目挑战高级城池。三级城池守军约为1500人,需5-8支能击败五级地的部队作为主力,配合全员参与的器械部队拆除耐久。高等级城池则需更严密的指挥协调,建议在同盟内明确分工,主力清剿守军后,器械部队集中攻城,避免因分散攻击导致时间不足。攻城时机应选择敌方活跃度较低的时段,减少干扰。
防御性布局同样重要,选择城池时需评估其战略价值,如是否处于交通要道或资源州入口。主城与分城的位置应形成犄角之势,便于互相支援。升级城防设施(如箭塔、拒马)可有效延缓敌方进攻,5级箭塔需15-20小时建造,需提前规划。闭城功能可在危急时启用,但需注意免战状态会限制自身行动。迁城功能允许调整位置,但需消耗500金铢并满足11块连地条件,建议在资源充足时操作。